20. 不出軌的輪子

教案下載
※實作現象

分別以二個橡皮塞製作輪子,如圖1的凹形輪、凸形輪。將輪子放在彎曲的軌道上(墊高成為斜坡),讓輪子在軌道上自由往下滾動,如圖2。結果凹形輪會滾出軌道,凸型輪會自己轉彎,不會跑出軌道喔!如圖3。

 

觀賞實驗影片(25.5M)

原理:

原理如下圖。由軌道起點A經過左彎的彎道到B時,軌道會偏到輪子的右邊。「凹」的輪子,在B點時由於軌道偏到輪子的右邊,因此整組輪子會左傾,反之「凸」的輪子是右傾。由於重力(重量W,紅色箭頭)朝下,使得已經傾斜的凹、凸形輪,都有一個f1的分力(藍色箭頭)。而凹形輪的f1分力朝左,此分力使凹形輪繼續往左偏,因此輪子容易脫離軌道。而凸形輪的f1分力朝右,此分力會使凸形輪往右偏移,幫助輪子回到軌道中央。

 

以上重量的分力分析,說明了凹形輪容易往左偏而出軌。再由輪子「轉動角度」的差異解釋輪子的偏轉方向,如圖5,當凹形輪在B點時,左邊輪子與軌道接觸點的直徑較小,而右邊輪子的直徑較大,因此滾動相同距離時,左邊輪子滾動的角度較大(藍色箭頭),而右邊輪子滾動的角度則較小,因此凹形輪會往右滾動,容易在B點右偏而出軌。反之凸形輪傾向於往左滾動,與軌道的彎曲方向相同,因此凸形輪不容易出軌。

由實驗結果發現凹形輪經過B點後,右偏出軌或左偏出軌都可能發生,顯示圖4(左偏)或圖5(右偏)的解釋都能成立。

 

探究問題

本實作可進行的探究問題,建議如下:

(一)、銜接方式不同的輪子,在軌道滾動後的偏移位置有何差異?

假說:凸形輪不會出軌,位置也不會偏移

理由:凸形輪的輪子在彎道的偏轉方向和軌道方向相同,所以不會偏離

(二)、軌道斜坡高度不同,輪子在軌道滾動後的偏移位置有何差異?

假說:軌道斜坡越高,輪子的偏移位置就越大

理由:斜坡越高,輪子的運動速度越快,就越容易偏離軌道

(三)、起點位置不同,在軌道滾動後的偏移位置有何差異?

假說:起點位置越遠,輪子滾動後的偏移位置就越大

理由:起點位置越遠,輪子的運動速度越快,就越容易偏離軌道

實驗設計

器材橡皮塞、木板、透明細水管、量角器、膠帶、鉛筆

操作步驟

本實驗包括二個主要裝置:「輪子」以及「軌道板」。輪子的製作相當簡易,取大小不同的橡皮塞,如圖6。再分別將二個橡皮塞對接,並以膠帶黏貼中央銜接處,成為如圖7的凹形輪以及凸形輪。探究問題將討論「輪子的大小」、「不同銜接方式」(凹形輪、凸形輪)的差異性。

 

「軌道板」的製作較為複雜,首先取一乾淨平整的硬木板,以鉛筆依圖8畫出軌道的圖形。讀者可依實際取得的木板自行設計,不必完全仿照圖8的尺寸。圖8中軌道最上方相距5cm的三個綠色線段,是輪子不同起點的標記,此為本實驗設計的操縱變因之一。

圖8中的軌道(藍色線條),將細水管用膠帶黏貼在木板上,細水管使用透明材質是因為黏貼時,可以從外部看出水管是否位於畫線的中央,可以方便的確認水管位置是否偏離畫線位置,隨時調整。

軌道30°圓弧曲線的畫法(參見圖9):將棉線二端分別綁上鐵釘以及鉛筆,並轉動鉛筆捲入或捲出棉線調整距離。然後將鐵釘直立做為圓心,移動鉛筆畫出圓弧線。畫的時候,要拉緊棉線,以確保圓弧曲線的半徑一致。畫出二條相距3cm的圓弧曲線之後,再使用量角器畫出夾角30°的線段,並刪除30°之外多餘的圓弧曲線。最後再以直尺畫二條平行的軌道,此時軌道下方與水平線的夾角應該為60°(圖8最下方)。

 

進行實驗時,將軌道板的上方墊高,成為斜坡,再將輪子放上軌道並使其自由滾落,觀察輪子最後滾落的位置。每次實驗在起點放置輪子時,要注意輪子中心點要對準軌道中央,以及對齊水平線,如圖10,否則實驗結果的誤差會相當大。為了測量輪子在軌道終端偏移的位置,在木板的側面畫上刻度,如圖11,軌道中央位置為0,往右每1cm畫一刻度,以方便實驗結果的紀錄。測量時以輪子的中心點為準,紀錄偏移的距離。

 

實驗結果:

以下三個探究問題的實驗,都使用相同的軌道板(如圖8),包括:軌道轉彎角度(30°)、軌道間距(3cm)等等。

(一)、探究問題1:銜接方式不同的輪子,在軌道滾動後的偏移距離有何差異?

操縱變因:輪子的形狀與大小

應變變因:偏離中心的距離(cm)

控制變因:斜坡高度(2.4cm)、釋放點位置(離彎道15cm)

 

由實驗結果發現無論大輪或小輪,凹形輪都會出軌,而小輪的凸形輪不會出軌,大輪的凸形輪五次實驗中有三次沒有出軌,有二次偏移了4cm,五次平均偏移了2.4cm。顯示凸形輪比較不容易出軌,但是大輪子則有偏移的現象。因此研究假說「凸形輪不會出軌,位置也不會偏移」並不能完全成立。

大小輪子的偏移距離會有差異的原因,可能是輪子的內圈與外圈的大小比例不同,造成偏轉角度有差異性,使得大小輪子的偏轉角度不同。未來研究可以製作不同彎曲角度的軌道,以確認不同大小輪子的偏移角度的差異。

(二)、探究問題2:軌道斜坡高度不同,輪子在軌道滾動後的偏移距離有何差異?

操縱變因:斜坡高度(1.2、2.4、3.6cm)

應變變因:偏離中心的距離距離(cm)

控制變因:凸形輪、釋放點位置(離彎道15cm)

 

本實驗的大輪或小輪都是凸形輪,實驗結果顯示斜坡高度越高,輪子轉彎後的偏移距離越大。小輪在斜坡高度1.2cm、2.4cm時,都沒有偏移,在3.6cm的高度時,偏移距離平均為0.6cm。而大輪在斜坡高度1.2cm時沒有偏移,在2.4cm、3.6cm則分別偏離了1.6cm、4.4cm。因此研究假說「軌道斜坡越高,輪子的偏移位置就越大」可以成立。

(三)、探究問題3:起點位置不同,在軌道滾動後的偏移距離有何差異?

操縱變因:釋放點位置(5、10、15cm)

應變變因:偏離中心的距離距離(cm)

控制變因:斜坡高度(2.4cm)、凸形輪

 

本實驗也都使用凸形輪,實驗結果顯示在不同起點位置,小輪、大輪的偏移距離變化並不相同。小輪在起點位置5cm、15cm時,都沒有偏移,但是在10cm的位置平均偏移距離為1.2cm。而大輪在起點位置5cm時偏離了3.0cm,在10cm、15cm的平均偏移都減少為1.6cm。因此研究假說「起點位置越遠,輪子滾動後的偏移位置就越大」不能成立。本實驗大小輪子之差異性的變動並不相同,未來應再設計更精準的實驗,以確認影響因素與原因。

參考資料

1. .許良榮(2013)。不出軌的輪子。玩出創意3:77個奇趣科學玩具(2-4頁)。台北:五南圖書公司。

2. Train wheel 3dshttp://www.turbosquid.com/3d-models/train-wheel-3ds/355301

3. Chegg.comhttp://www.cramster.com/answers-nov-11/mechanical-engineering/determine-velocities-trai-figure-shows-manner-train-wheel-rests. 1637578.aspx?rec=0